水泥與藝術
發(fā)布時間:
2018-04-27
來源:
看到這個題目,或許會驚訝,這兩者隔著千山萬水的距離,怎能相提并論?說起藝術,我們往往會先想到畫,又或者是雕塑,猶如一位江南女子溫婉優(yōu)雅;常見的水泥制品給我們的印象則是堅硬無比,形成一道道建筑群,一條條車水馬龍的康莊大道,如同一位高大威猛粗糙的漢子。看似兩者并無聯系,然而普普通通的水泥也會有文藝的時候。
在建筑領域,對于建筑和裝飾而言,任何材質的存在都有其本身的質感,水泥作為材料本身所擁有的剛硬感、溫暖感、冷漠感,不僅對人的感官及精神產生影響,而且可以表達出建筑情感。上海保利大劇院,國內首座清水混凝土水景劇院;烏鎮(zhèn)木心美術館,清水混凝土模板與彩色混凝土的雙重細膩表達、2010年世博會的意大利館,通過新型透光水泥的裝飾,讓水泥與光影對話,呈現出輕盈、朦朧夢幻之美,創(chuàng)造出豐富而細膩的空間體驗…體現了返璞歸真和回歸自然,實現建筑與人和自然的和諧與完美。

一提起水泥,對他的形容便是堅固粗糙等字眼,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定勢思維,然而他不僅用在建筑及裝飾施工中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它也是默默相伴。水泥的灰色沉靜、深邃,在其他材質的組合上會更加舒適、溫和,又暗自散發(fā)自己獨特的氣場,雖然低調,并不晦暗,展現了他在造型中可實現的多樣性和包容感。別俱一格,清新明快的水泥盆器從來都是“雅”君子,是陪伴多肉一生的摯友。當粗糙多孔、質樸自然的盆器遇上多肉,它們變得不再默默無聞,古樸的造型與年輕的多肉互相摸索融合,新和老的碰撞讓其即刻容光煥發(fā),迎來生命的第二春;當盆器遇上多肉,頑固的水泥疙瘩腦袋也因多肉而變得靈活,堅硬的內心也因肉肉變得風情萬種。追求質感,追求獨特的審美藝術感,讓多肉植株搭配粗曠樸實盆的形式展現,彰顯多肉植物的堅強、堅韌和原生態(tài)的自然美。
斑駁且不加修飾的水泥有著難以抑制的原始氣息,正是這種藝術氣息給空間帶來了不一樣的意境。對于一般的居室,低調的水泥墻,溫潤的原木,配上各種花草綠植,新舊共融,一種率性、隨意、自然的氣息便迎面而來;家中習慣了常規(guī)的燈具,再看水泥制成的燈具,暖活色的燈光從縫隙中溜出,竟然也透著些讓人揮不去的禪意;干凈整潔一塵不染的水泥板還可以雕花、噴畫,做出不同的造型,將藝術融入進去,它就會有一種高貴的氣質設計。